陶笛长音练习:如何处理强弱变化

所谓“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看一位演奏者是否具备最起码的专业素质,不用听其对陶笛侃侃而谈措辞多么严谨,花哨的手指和运舌技巧多么灵活多变,陶笛教程老师告诉你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让其吹一个十秒的长音,从弱到强再从强到弱即(PP-MP-P-F-MF-FF- MF- F- P- MP-PP)长音过程中的强弱表现是否清晰,音头至音尾的音准是否平稳足以看清演奏者的基本功底。

 

 

分析的再简单一些,把音头忽略,单纯针对音尾的处理来说,目前可以看到的大多演奏者有以下的集中表现:

1:完全不去考虑尾音的处理,忽高忽低且不照顾尾音的时值。大多是没有良好乐感业余陶笛爱好者的表现。

2:每个音尾都是以偏低收声,完全不介意音尾的音高降低破坏音乐性。大多是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陶笛爱好者。

3:照顾到了尾音不能偏低,但确是以突然收气的方法达到音还“准”的目的,虽然音是准的,但还是破坏了音乐性。这种表现大多是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演奏者。国内外陶笛业内的演奏者,大多都是有过其它管乐器训练和演奏的经历,半路出家投入到陶笛的演奏中,这种经验有时有利也有弊!利的方面不谈,针对中国的民族管乐器唢呐竹笛,或是西方的长笛萨克斯演奏者来说,演奏的经历时间越长,越难改变其根深蒂固的嘴部肌肉配合松紧度调整气流大小达到控制强弱的目的,只要涉及强弱表达,嘴部肌肉就开始行动,但针对陶笛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固这些专业人士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揣摩和实际练习改变习惯。

演奏中,强与弱的处理决定了整首音乐作品的起伏度。强弱处理是必须必备无处不在的基本功,音乐表现力的主要体现就在你所吹奏的音色和强弱处理上,如果处理不到位就相当于是失了魂,这种失了魂的演奏叫做“纯粹演奏”。强弱表现清晰的演奏,会让作品韵味十足。从弱到强和从强到弱即从(PP-MP-P-F-MF-FF- MF- F- P- MP-PP)这种练习很重要,是对呼吸和手指的开孔按孔和谐配合控制强弱表现能力的很好锻炼。

 

 

几乎所有的旋律都有强与弱的需求,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尤其是像《江河水》这样强弱起伏较大的中国风作品等,更要求有很强的强弱处理技术配合。初学者往往不注意强弱也就使得演奏没有张力,音量上不来下不去。一可能误以为陶笛不能控制强弱没有这个意识,二就是方法不对。要知道,陶笛就那么大,再怎么吹,音量也有一定的限度。解决的方法是:如果要吹强音,首先必须弱起,再逐渐加强,这样才能感受到明显的对比。反之亦然。在强弱音的练习当中要着重练习弱音,因为相比之下弱音更需要控制而且多半初学者都是偏高的强音可以吹得出,可一到弱音不但音偏低而且时常断气。这就需要针对性的训练。

音准”是演奏的根本,”音准、音色、音量”是一个演奏者从初学就必须为之努力的,很多管乐器的演奏口型、口风、气流击点、嘴部肌肉的收缩等对音准都会产生影响,和竹笛比较,竹笛的风门控制,嘴劲的合理运用是陶笛不具备的,那怎么可以做到“强而不高、弱而不低,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呢?如果仅仅是在气息上控制收缩是不行的!可以试一下,随便吹出一个长音,在10秒内完成由极弱到极强,再由极强到极弱,会发现在完成强弱的同时,音准出现了极大的问题!也就是气息强音就高,弱下来音又低了,固陶笛不能采用多数管乐器嘴部肌肉配合松紧度调整气流的大小达到控制强弱的目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陶笛有着不同于大多管乐器独树一帜的解决方法。

陶笛半音的演奏是有其基本指法的,同时也可以运用竹笛等民族乐器的按压或打开半孔的控制方法来完成,这个“强而不高、弱而不低,强而不噪、弱而不虚”的解决方法就取自这个按压和打开半孔的动作,但不能完全以半孔为基准,要根据强弱的需求,控制好音准的同时,一点点的控制开孔或按孔的尺度,这个尺度也许是四分之一,也许是四分之三不等。

 

 

如吹奏中音C调十二孔陶笛5这个音,在一口气由极弱到极强运行中,首先要极弱,必须把吹奏气量缩小,把按5音的无名指(也可选择左手的拇指),在保证音准的情况下向音孔的左或者右打开相对的尺度(一般采用向左),有时甚至全部抬起,才能达到音又准又极弱的效果,随着气量一点点加大,向强运行的过程中,无名指要配合音准的需要,一点点的把按孔按住,在完成极强的过程中,也要相应的把右手的食指(也就是4这个音)按下,按多少,速度快慢要和气量配合达到音准的需要。吹奏不同的音,挪动相应的音孔,音的孔位不同,也可以采用挪动其它音孔来完成,重要的是在音准的同时表现强弱,这样,这个强与弱的表现就完成了。

诚然,要想完成这个强弱交替的过程,乐器的耐压性也是必须面对的前提,有些陶笛只需要轻轻吹出气流即可让音符达到音高,这样的乐器耐压性差,在表现强的音符时用气量大会爆,发出刺耳的声响。这就给陶笛的制作提出了更严谨的制作要求。

强弱处理是任何乐器演奏中必须匹配的演奏技术,陶笛当然不能例外,只不过在这方面显得格外难以控制。大多数管乐器(比如:竹笛,唢呐,小号,萨克斯,长笛……)都是由嘴部控制的一个点与气息配合,控制音头音尾及强弱表现,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但陶笛由于吹嘴为固定形状的气道,在这方面的处理,嘴部这个点是帮不上忙的,为了完成音在准前提下的强弱表现,就必须由嘴部与气息配合改为十个手指与气息配合,由嘴部一个点转为手指十个点与气息配合,理论上来讲难度倍增!

 

 

陶笛在没有气颤音的配合下完成强弱表现,更是难上加难!人控制呼吸的能力是和身体素质紧密相连的,身体素质差或年长一些的人,会出现很多明显的抖动痕迹,有时候的抖动不是控制能力差,而是神经在不受控的颤抖。所以,陶笛的强弱表现大多是在与相适应幅度和频率的气颤音配合完成的。

掌握并熟练了陶笛的强弱处理技巧,演奏者会发现气息的使用率反而有所降低,同时吹奏同一个长音的两个人,用了强弱处理方法的人,不但强弱表现清晰,而且音的长度会比不使用强弱处理方法的人长出很多,这是因为在处理弱的时候会节省很多气量。

陶笛的强弱处理尤为重要,试想,在没有强弱处理的演奏中,无论独奏合奏,任何曲子都变得枯燥乏味,曲目一直在换来换去,可就是感觉都差不多,缺少了起承转合,白开水一样的平淡。在强弱处理环节上的关注和练习是长期的,所谓熟能生巧,关注练习久了会形成习惯。陶笛由于固定气道的特质使得任何人都不可能把强与弱做到完满,但强与弱的表现肯定是一个专业演奏者永无休止追求的方向。

原文链接:https://www.52erhu.com/chuizouyueqi/taodijiaocheng/1383/,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